Santa Cruz是美国顶级山地车品牌,创立于1993年,车友给它起了个绰号“三条裤子”。虽然是后起之秀,Santa Cruz一直活跃在世界一线山地车赛事中,其冠名车队Santa Cruz Syndicate是速降世界杯赛冠军领奖台的常客,Santa Cruz的VPP悬挂系统是公认最优秀的后避震系统之一。
Santa Cruz的车型完全为赛事而生,根据不同的山地车赛事开发了不同避震行程的车型,避震行程从100-220mm不等,硬尾到软尾,完整涵盖了所有品类的山地车型。避震行程并非越长越高端,一般来说,避震系统行程越长,整车重量也越大,根据不同的烈度需要选择合适的车型才最明智。比如从高坡往下冲的速降(DH)赛事就需要200mm以上的避震行程才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,坚固性也很重要,重量倒是其次的;林道(Trail)越野赛只需120mm的避震行程即可很好应对,行程太长反而影响踩踏效率;普通爱好者用100mm行程的硬尾车型足以应付一切城市坑洼路段和轻度越野。同级别中,硬尾车最轻,且踩踏效率最高。
Santa Cruz区分车架档次的主要是材料和悬挂系统中避震内胆的规格,Santa Cruz每种车型下面一般都分为入门的铝合金版本和碳纤维版本,碳纤维又分为普通的“C”版和顶级的“CC”版。“CC”版本相较“C”版,碳纤维的模量更高,车架更轻刚性更强。避震内胆是可以更换的零部件,每种内胆都有不同的压缩曲线,对应于不同体重和不同赛事需求,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。
碳纤维拥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绝对优势,这对竞赛至关重要,所以赛场已经被碳纤维车型垄断了。铝合金车架虽然价格低,但对于非职业车手来说,未必就比不上碳纤维。骑山地车难免磕碰摔车,碳纤维虽然以强悍著称,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极高,但剪断强度却很低,这种各向异性的特点导致其应对个别方向的磕碰时会比较脆弱,且内部损坏后外表未必能看出来,所以碳纤维车型每次摔车后都需要用专业仪器检测车架,确保内部结构没有损坏才能继续使用。而铝合金就相对皮实耐用,而且价格也亲民得多了,选择与自己用途匹配的车型才是最明智的。
软尾车即带有后避震的车型,如今专业赛事基本被软尾车统治,软尾车为了更快通过障碍而生,前后悬挂可以让车轮尽可能贴服在地面保证车辆的操控,遇到障碍能将冲撞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,保持车辆的速度不会大幅降低,至于舒适,那只是软尾车的副产品。后悬挂装置虽好,但路面的冲撞和踩踏时的力都是垂直方向的,原始的避震装置不能够分辨出来,会浪费了踩踏的力道。
软尾车的一个行业难题就是如何解决这种踩踏泄力,为此有不少装置被发明出来,VPP(虚拟转点系统)后悬挂是其中踩踏刚性最好的设计之一。常见的悬挂结构为单转点,后轮在避震行程中围绕着单个枢纽旋转,轨迹为圆弧;而VPP通过多组连杆,后轮避震行程中围绕旋转的枢纽并非实体,而是虚拟且变化的,后轮轨迹并非圆弧,虚拟转点因此而得名,VPP正是Santa Cruz的招牌。
VPP悬挂的原理十分巧妙,简单来说是运用了踩踏的力量去限制避震系统的动作,当用力踩踏踏板的时候,绷紧的链条会紧紧拉扯后轮,使得避震系统暂时失效,保证踩踏刚性;而当不踩踏的时候,避震器能够高灵敏地进行避震动作。但没有哪种悬挂系统是十全十美的,VPP也不例外,首先是避震器工作时后轮抬升会拉扯链条,引起踏板回转,这种体验并不舒适;二是在踩踏过程中避震系统也失效了,VPP便是依靠此原理提高踩踏刚性的,这是硬币的两面,VPP无法兼顾的矛盾;三是结构复杂,连杆多,维护性和重量上没有优势。目前使用VPP悬挂系统的还有另一家叫Intense的山地车厂家,篇幅所限,有兴趣的车友可以自行去了解。
Santa Cruz的软尾车型根据避震行程100-220mm分了多款车型。“Blur”行程100mm,重量只有10公斤左右,定位轻度越野(XC);“Tallboy”行程110mm,定位林道越野车(Trail);“Hightower”行程135mm,“Bronson”行程150mm,定位全地形车(AM),“Nomad”行程170mm,定位Enduro赛事,Enduro车型是近年来十分火热的山地车品类;而Santa Cruz最传奇的明星车型当属“V10”,行程超过200mm,定位速降车(DH),V10是赢得最多速降世界杯冠军的车型之一,越是长的行程,VPP系统越是利大于弊,踩踏优势越能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“Highball”、“Chameleon”是Santa Cruz旗下的硬尾车型,用于低烈度的越野,也很适合城市代步。硬尾车型不存在踩踏泄力的问题,结构简单结实易打理,重量最轻,价格最低,是普通爱好者的明智选择。
Santa Cruz售价高冷,铝合金硬尾车型也要万元起步,软尾车型两万起步,顶级赛事版本更是接近六位数,属于专业的小众品牌,适合竞技水平较高的专业爱好者,建议找有资质的代理渠道购买 。